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中國製的大F








這就是中國製的大F.珠江牌S-201型單眼反光型相機.基本上機身是參考了NIKON F的外觀.鏡頭也是.而接環處是MD與PK的綜合體.亦可使用有美樂達接環的鏡頭.這台S-201是中國製的相機中唯一能更換觀景器的.產於中國四川.是七十年代的產品.1978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原第一機械工業部儀器儀表局擴大成立為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為向建國30年獻禮,組織上海,杭州,武漢,常州,蘇州,哈爾濱,江西,鄭州,長春,貴陽登第照相機生產廠和照相機部件生產廠的科技人員,成立照相機聯合設計組,參照國外七十年初,中期的先進照相機,設計開發中國新一代照相機產品。基本諸元如下:
機械橫走式焦平快門B/1-1/1000秒
閃燈最高同步1/60秒
無測光功能
有自拍器।有反光鏡預昇功能।有景身預觀功能.

基本上這台使用的鋼材比NIKON的還厚।拿在手上非常有份量.上下蓋用黃銅打造,堅固結實.還有這相機是兵工廠生產的.它的黑色塗料是軍工等級的.整體上來說稱不上美觀.但很上手.以一個攝影老手來說不用看說明書都能使用.初期產品配有58mm f/2六片四組鍍膜標准鏡頭,35mm f/3.5六片六組廣角鏡頭,以及105mm f/2.5五片四組中焦鏡頭


我手中的是58的標準鏡頭।外型與尼康的鏡頭極為類似।不同的是鏡頭上附有撥桿式的景身預觀鈕.使用上非常方便.手感也很好.對焦環轉動也非常柔順.尼阻稍比尼康的重.對焦行程很長.約有270度左右.這麼長的對焦行程可以做精密對焦।是現代自動對焦鏡頭所沒有的.但在拍攝結果上卻出乎我意料之外.發現所有的影像都偏黃.有暖色調的感覺.我想可能是早期鍍膜的關係吧.還有雖然是58的標準鏡.但全開光圈時景深都非常短淺.非常容易發生失焦的情況.光圈全開時畫面基本呈現軟調.拍人像倒是不錯.連柔焦鏡都可以免了.而光圈收縮至F8以後成像大致良好.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日本與中港台人像手法

人像攝影顧名思義就是拍人,其實拍人大家都會,拍的時間長了自然經驗多了,拍出來的效果也會比剛開始好不少。不過拿著手中的照片和各大論壇裏的攝影大蝦的作品相比,總感覺成像效果差的挺多。看其拍攝參數介紹,原來他們用的都是專業人像頭,恍惚間好像突然明白原來是手中器材不濟呀。

  如果您在國內人像攝影罎子裏諮詢如何選擇鏡頭,多數影友恐怕會想您這新推薦定焦85mm F1.4L或者85mm F1।8L,人像頭方面港臺方面和國內基本一致,而隔海相望人像攝影較為發達的日本,他們使用的器材卻和國內同行大相徑庭。上述85mm兩顆定焦頭幾乎不在他們使用之列,反到是(僅以佳能為例)24(28)-70mm F2.8L使用頻率非常高,往往達到66%,而17(16)-35mm F2.8L這顆廣角變焦頭使用頻率也達到18%,而季軍70-200 F2.8L IS的使用頻率是8%,定焦頭的使用頻率少的可憐,最高的一款只有3%.

使用頻率最高的三隻鏡頭全部變焦頭,而非國內所傳人像定焦的說法,為何國內國外有這麼大的差別呢?據資深攝影師介紹,日本對於人像作品的概念是35毫米,擴展地說是24-35毫米,為什麼?身體很重要!咱們古人雲“顏色之美不及體態之美,體態之美不及氣質之美”,當然最終階段能表現出氣質之美才是人像攝影的最佳境界,但感覺目前國內普通影友的人像創作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即顏色的表現(臉),而日本普遍在第二階段,即體態,只有一張臉的照片那是化妝品廣告,對於女性之美(男性更是光拍臉沒意思)表現,體態非常地需要!不少女性單看臉並不美,但體態很美,在這些表現中,35毫米可以說是最完美的一個焦距段。首先,35毫米近距拍攝把剛剛好的透視變形掌握得得當的話可以把女性的誘人盡極地表現;第二,35毫米可以達到廣角端最好的大光圈虛化效果,雖說35跟28,24看起來焦距差別不大,但同樣的光圈下35的背景虛化能力確實比28和24強得多而且35端很容易作出比28和24更大的光圈;第三,35端優秀的光學素質對於不論什麼題材都非常地有表現力。

其實什麼焦距段在一個優秀的專業人士手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兩點:優秀的光學表現力和優秀的主體突出能力(主體突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焦點控制,可以理解為背景虛化),而這裏85以上拍東西太平,35可以拍得凸凹有致。

另外變焦鏡頭有個最好的特點:在拍攝一批照片的時候視角不會顯得單調;也就是說可以和模特始終保持在適合的距離(遠了不利於溝通,太近了容易造成雙方的不適應),同時可以拍出視角變化比較多的照片,那麼就非標準變焦鏡頭不可了,這也就是標準變焦使用率最高的原因。

  對於人像拍攝,鏡頭的選擇就相當於硬體的變動,變焦鏡頭靈活多變的特性使其更加適合外景拍攝,對於捕捉精彩瞬間是大有好處的。儘管選擇鏡頭對於外拍品質有很大的影像,不過對於以棚拍為主的商業攝影而言,鏡頭選擇相比布光方法則顯得微不足道了。

有什麼樣的佈光就能拍出什麼樣效果的照片,以婚紗攝影為例,大陸的婚紗攝影早已拋棄以前從蘇聯學到的真正的肖像布光,跟著臺灣的大平光走了將近二十年,人眼睛裏總有揮之不去的兩三塊方形的白內障,讓老百姓也習慣自己越白越好。

實際上即使是婚紗攝影,各個國家甚至各個攝影師的技術和風格都會不盡相同。不久之前中國一家燈具公司請了一個日本頂級的肖像攝影師來為其產品做推廣技術講座,他在上海所講述的全套日本肖像布光,雖然屬於基礎布光,但和國內的已經有很大區別了,單單是一點就可以看出,正面光沒有用柔光箱的,除了一個2।5米的燈柱外,全部是反光傘加柔光吸光板。這套布光對上海的一幫影樓肖像攝影師很有啟發。國內大多數影樓裏仍然普遍使用的拍法,幾乎全一色的柔光箱,拍出的人像幾乎全是一個樣子,完全沒有個性可言。

“三流談器材、二流談技術、一流談用腦”,希望從事攝影的專業攝影師能夠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拍出自己的特色.

新紀錄尼康NIKKOR鏡頭累計產量4000萬


日本尼康公司7月30日宣佈,其單反相機所使用的“NIKKOR”鏡頭累計生產量達到了4000萬個!該公司從1932年開始啟用這個鏡頭品牌名稱,從其發展歷史來看, ED鏡片、非球面鏡以及超聲波馬達(SWM)的應用以及VR防抖功能等新技術都是使用在“NIKKOR”鏡頭上的,除了標準的35MM規格之外,數位單反相機所使用的DX系列產品也相繼上市,兩者相加總共有52個規格之多,比起去年佳能EF系列鏡頭突破3000萬的累計產量,似乎尼康更加強勢一些,這是否也預示著數位單反將進入真正的高速普及期呢?

美國攝影家諾曼.使用變焦攝影鏡頭的10條經驗


1. 利用長焦距對焦。使用變焦鏡頭時,正確的對焦方法是先用長焦距對焦後,再選擇合適的焦距拍攝;因為在長焦距時,被攝體的影像最大而景深最小,這就方便了準確對焦。在遇到逆光或光線複雜的情形時,也有助於選擇適當的局部測光,而無需走近被攝體進行測光。在平時拍攝時,經常以一個中焦距或長焦距的變焦鏡頭為主,用最長焦距對焦和測光,鎖定曝光後再選擇理想的焦距拍攝,這樣就不必來回移動腳步。

2. 對各焦距要多作嘗試。大部分攝影愛好者雖然都極為關心變焦鏡頭的變焦倍率問題,但在具體使用時卻往往是長焦距一頭用得最多,有些甚至將其當作一個定焦遠攝鏡頭看待。其實,當你嘗試運用其他各焦距而獲得截然不同的畫面時,便會發現變焦鏡頭作為一種可變的取景工具,有著相當的潛能。

3. 熟悉變焦鏡頭的操作。早期的變焦鏡頭上,變焦和對焦是以二環分別調節的。現在大部分變焦鏡頭都已改為單環控制,其特點是通過將鏡頭前後推拉來改變焦距,左右旋轉來進行對焦。因此,對剛剛購買新鏡的攝影愛好者來說,要熟悉及牢記變焦的前後方向和對焦的左右位置,避免在精確對焦之後因變焦時微稍轉動調節環而影響清晰度。這也是很多較為“保守”的攝影家寧願使用舊式的雙環式變焦鏡頭的原因。


4. 適當運用支撐物。當運用焦距為200mm或更長焦距的變焦鏡頭時,應把鏡頭固定在三腳架等支撐物上,以保證拍攝時的穩定性。


5.選擇合適的遮光罩。變焦鏡頭比其他類型的鏡頭更容易產生光暈,因此,一個合適的遮光罩是少不了的。有時遮光罩造成的遮擋在單鏡頭反光相機的取景屏上看不出來,但是在膠片上卻顯示出來。這種情況在使用小光圈拍攝時最為明顯,往往會使遮光罩也落入景深範圍。此外,有些遮光罩在長焦距一端有效,但變焦至短焦距一端使用時,就會使照片上產生取景屏上看不出來的因遮擋而造成的暈映現象。因而,為變焦鏡頭選擇合適的遮光罩並合理使用,是至關重要的。


6. 加用增距鏡。在需要使用極長焦距的情況下,花很少的錢購買一個2倍增距鏡,便可隨意將你的70—210mm鏡頭立即變成140-420mm超望遠變焦鏡頭,一個3倍增距鏡更可達到210--630mm,使你的鏡頭馬上躋身天文望遠鏡的行列。然而,代價將是損失光圈級數和攝得照片的清晰度。例如,一個F4的變焦鏡頭加上2倍增距鏡後,光圈會損失2級而變為F8;加上3倍增距鏡後,最大光圈就變成了F11。如你所知,要發揮鏡頭的最佳解像力應當是選擇比最大光圈收小2級的光圈來拍攝。因此,當加用增距鏡時就必須考慮選用高速膠片和三腳架,同時,被攝體以靜止的為宜。


7. 慎用濾光鏡。除非確實需要,一般不要給變焦鏡頭加用濾光鏡。在海灘或咸水的環境下,確實需要一塊保護鏡。為了改變色溫,製造特殊效果,例如為了加深天空顏色和消除反光,需加用偏振鏡。除此之外,加上一些可有可無的濾光鏡,只會增加已經讓人頭痛的鏡頭內部光線反射問題。


8. 控制畫面深度。用一個變焦鏡頭在離被攝體1।5米處用60mm焦距拍攝,與在離被攝體7.5米遠處用300mm焦距拍攝,所得照片中的被攝體影像是一樣大小的,所不同的是兩張照片畫面深度不同。用60mm焦距拍攝的照片,其背景有深度和空間感;而300mm焦距拍攝的,給人的感覺是景物被壓縮了,被攝體與景物似乎被“拉近”了。


9. 保持距離,防止變形。在使用變焦鏡頭的廣角一端拍攝時,要注意與被攝體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免造成被攝體變形。須記住,拍攝時的距離是影響透視效果的主要因素,而不是焦距。


10. 控制景深的訣竅。可以做一個實驗,用同一光圈,在同一距離分別以25mm和50mm的焦距拍攝兩張照片,再將用25mm焦距所拍攝的照片放大,使畫面中被攝體影像與50mm的一張中的一樣大小。比較兩張照片的背景後就會發現,放大後照片中的背景並不像第一張照片中的那麼朦朧,實際上得到了更有用的景深。這種方法應用于定焦的廣角鏡頭時同樣有效。

選擇正確測光模式拍照


目前相機所採取的測光方式根據測光元件對攝影範圍內所測量的區域範圍不同主要包括點測光、中央部分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平均測光模式、多區測光等。點測光模式:測光元件僅測量畫面中心很小的範圍。攝影時把照相機鏡頭多次 對準被攝主體的各部分,逐個測出其亮度,最後由攝影者根據測得的資料決定曝光參數。

一般來說,在這種模式下測光元件僅會測量畫面中心很小的範圍。攝影時把照相機鏡頭多次對準被攝主體的各部分,逐個測出其亮度,最後由攝影者根據測得的資料決定曝光參數。這種測光模式大多應用於拍攝者希望將拍攝主體充分表現的情況下使用。例如在光線均勻的影室內拍攝人物,許多攝影師就會使用點測光模式對人物的重點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點的衣服、肢體進行測光,而著重表現其具有特點的部位,以達到突出主題的藝術效果來。
中央部分測光模式:這種模式是對畫面中心處約占畫面12%的範圍進行測光。這種模式其實是對中央點測光模式的一種擴展,相機的測光元件會對畫面中心處約占畫面12%的範圍進行測光並最終進行平均加權而得出測光資料,這種測光模式非常適合各種畫面被拍攝主體在畫面中心位置或環境光線反差不大的風景照片的拍攝時使用。例如從圖3中我們可以看到,被攝的人物由於服裝和面部的色彩反差較大,而其與環境色彩的光線反差較小,拍攝者就使用了中央部分測光模式,對處於畫面中央的整個人進行測光,而避免了衣服和面部反差較大所可能造成的欠曝或過曝情況,而獲得了一張曝光正確的照片。

  中央重點平均測光模式:這種模式的測光重點放在畫面中央(約占畫面的60%), 同時兼顧畫面邊緣。它可大大減少畫面曝光不佳的現象,是目前單鏡頭反光照相 機主要的測光模式。一般來說,當使用這種模式測光時,相機會把測光重點放在畫面中央(約占畫面的60%),同時並兼顧畫面的邊緣。目前,許多單反數碼相機都會具備這種測光模式,使用這種測光模式的好處時,當畫面出現高反差或色彩迥異的情況時,相機會對多個區域進行測光,並根據拍攝者的需要強調對某個區域進行重點測光,然後進行加權平均,這樣,所獲得的圖像會很少有某個區域欠曝或過曝的問題出現,但對於一些重點主體部位,圖像卻能很清晰的進行反映,因此,非常適合於拍攝各種具有大反差光照的風景或運動照片。

平均測光模式:它測量整個畫面的平均光亮度,適合於畫面光強差別不大的情況。這種測光方式,也許是所有數碼相機中最常見的一種了,它測量整個畫面的平均光亮度,比較適合於畫面光強差別不大的情況,可以滿足大多數情況下的測光需要,但問題在於,當環境光線複雜或光線亮度反差過大時,其所獲得的測光資料,僅僅是一個平均數值而已,很容易出現圖片暗部過曝,而亮部卻欠曝的情況,例如,在上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的暗部不暗,亮部不亮,會出現一種灰濛濛的感覺,使人感覺非常失敗。

  多區測光模式:它對畫面分區域由獨立的測光元件進行測光,由照相機內部的微處理器進行資料處理,求得合適的曝光量,曝光正確率高。在逆光攝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時都能得到合適的曝光,而無需人工校正。這種測光方式的實質其實就是將整個畫面劃分成多個區域,然後各自使用獨立的測光元件進行測光,再由照相機內部的微處理器進行資料處理,以求得合適的曝光量的方式。

一般來說,不同廠家生產的相機所使用的模式和名稱都會有所不同,但事實上原理都是一樣的,例如,尼康在其高端數碼相機中,將這一測光模式稱之為矩陣測光,而佳能則叫做256區多區評估測光,柯尼卡美能達的則被改為蜂窩式測光等等。而無論是那種多區測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們都能在逆光攝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時都能得到合適的曝光,而無需人工校正,因而非常適合在各種複雜光線條件下使用。利用,圖6中,藍天與地面的反差相當大,但由於拍攝者使用了多區測光模式而設定了正確的光圈和快門組合,從而使其天空與地面的亮度都可以恰到好處的被表現出來。
  事實上,無論採用那種測光方式,都是需要根據拍攝者的實際需要來進行的。而在攝影中,無論何時,我們都應清楚的瞭解自己要拍攝的是什麼,只要抓住了自己需要拍攝的是什麼,也就是明確了所要拍攝的主體,我們的測光、構圖以及最終如何設定光圈和快門組合也就變的簡單起來了。'

  在拍攝時,無論採用那種測光方式,測光的重點都應該是被拍攝的主體。而當主體比較單一時,我們就可以使用點以及中央部分測光方式來進行測光,而如被拍攝的是一些如景物類的分散的主體時,則可以使用多區測光或平均測光連進行。
  另一方面,如果想讓測光作到相對的正確,我們也可以利用數碼相機的優勢,在一台數碼相機上使用多種測光方式對其進行測光,或利用包圍曝光的方式,對同樣的被拍攝物體進行曝光補償處理,而在最後選擇出自己最滿意的圖片來。

  總體來說,要想真正的熟練使用數碼相機的測光系統而對被攝物實現正確曝光,拍攝時就一定要多注意觀察環境光線並估算被攝物體的色調與環境的反差之間的關係,最後,在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適當調整光圈和快門,對光線進行調整,以獲得自己滿意的圖片。